“總體而言,我們認為2009年是世界經濟最為動蕩的一年。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周期。面對如此困難的結局,政府的決策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一定會面對一個持續(xù)波動的未來,至少在中期之內。”他說。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哈繼銘表示,危機的根源在于全球經濟失衡。在危機沒有結束的情況下,美國的失業(yè)率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中國的出口也會進一步下降。由通貨膨脹引起的第二波金融危機可能會在兩三年之后發(fā)生,“所以,現在千萬不能對當下資產價格的上漲沾沾自喜。要密切關注全球通貨膨脹形勢,只要通脹上升,美聯儲開始緊縮,那將很可能意味著晚宴的徹底結束!
他說,投資通常在發(fā)展中國家經濟中的占比很高,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將使發(fā)展中國家的通脹先于發(fā)達國家到來。但哈繼銘同時強調,“我對經濟的判斷是,短期樂觀,長期不很樂觀。在通脹預期已經形成,但通脹尚未形成事實的時候,政府一般不會超前作為。所以,在市場還沒有形成通脹事實的情況下,正是市場價格上漲的最好時期。”
就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論壇成員賈康也表示,短期內還不用擔心通脹問題,因此還不用著急進行調控,“什么時候物價企穩(wěn)了,在綜合考慮調整對策不遲。”他說,目前最值得擔心的是,出現所謂的中國式滯脹,即經濟運行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上,而物價又位于較高水平,這種情況在政策應對上將很難處理!叭绻覀儸F在發(fā)展方式不能得到很好的轉變,不能實現福利趕超,支撐經濟增長后勁的基礎不牢,中國式滯脹是有可能出現的!苯煌ㄣy行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員連平表示,從統計數據上看,M1的月度變動和CPI、PPI的月度變動高度統一,即M1上去后,CPI、PPI早晚要上去,反之亦然。M1影響CPI、PPI的變動存在時滯,對前者產生影響需要二到三個季度,對后者產生影響要三到四個季度。M1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已經見底,現在出現大幅回升,增速從6%左右回升到18%左右,CPI出現拐點可能就在最近這兩個月,而PPI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現拐點。
連平表示,數據統計還顯示,最近兩年來物價變動幅度非常之大,且變動的時間縮短。所以,明年物價能不能控制在一個溫和的通脹范圍內是政策選擇面臨的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