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月初,印度即將公布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構,據(jù)當?shù)赜嘘P機構預估,印度人口很可能將超過12億——更加接近中國的人口數(shù)。據(jù)印度農業(yè)部長周三表示,2010/11年度(7月到次年6月)印度小麥產量有望達到8147萬噸,因為天氣良好,而播種面積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水平。相比之下,上個年度印度小麥產量為8080萬噸。從歷史數(shù)據(jù)來看,印度的小麥在2010年之前只能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也就數(shù)既無出口也無進口,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小麥已經供不應求,因此印度開始從2009年11月進口小麥。截止2010年5月,印度開始成為小麥凈進口國。
換句話說,隨著印度人口的增加,印度可能在其他糧食產品上增加其進口。而由于中國今年糧食產量可能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因此這兩個人口大國也很有可能在今年雙雙增加糧食進口額,并一舉將糧食價格推向更高的水平。事實上,去年夏天以來,小麥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毫不夸張的說,當今全球糧食供應就像20世紀70年代通貨膨脹時那樣緊張。
糧食作為剛性需求,當然會對全球的通脹預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雖然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上辯稱,美國的通脹水平僅為1.5%,核心通脹(剔除糧食與能源價格)僅0.8%,因此美國在很大的程度上還面臨著巨大的通縮風險。但據(jù)坊間傳聞,如果我們仍然用吉米•卡特時代的方法計算當今美國通脹率,那么這個數(shù)字應接近10%——而卡特正是因為治理通脹不力而被迫下臺。如果僅僅是因為更改了計算方法而導致美國在相同情況下進行著相反的貨幣政策,那么結果可想而知。
而美聯(lián)儲今天又傳來利于伯南克繼續(xù)推行量化寬松的好消息,自量化寬松反對派——堪薩斯聯(lián)儲主席霍恩失去今年的貨幣政策投票權之后,美聯(lián)儲理事瓦爾許也宣布將于3月31日左右辭職。作為史上最年輕的美聯(lián)儲理事,瓦爾許是霍恩支撐者,他的離職無疑令美聯(lián)儲內部主張寬松政策的委員比例加重。而伯南克不論身處何地都在為其寬松政策大加辯護,因此隨著美聯(lián)儲內部政局的變動、實際通脹與經濟增長的難題,我們相信,未來美國還將繼續(xù)依賴美元霸權向其他地區(qū)輸出通脹。
簡而言之,中國今年糧食可能減產,印度糧食需求可能因人口增加而增加,美國又可能繼續(xù)推行寬松貨幣政策,很明顯,今年全球可能陷入復蘇緩慢、通脹高企的局面,很明顯,資金必須找到規(guī)避這類風險的資產,換句話說,貴金屬正是最可信任的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