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起來歐元區(qū)已經從歐債危機的深淵中走出來了,但經濟學家對歐洲經濟的擔憂似乎仍然沒有消退,因為通脹數(shù)據(jù)顯示,歐洲經濟正在邁入日本式“失去的十年”。然而歐洲面對的困難可能更嚴峻,因為正如金融大鱷索羅斯所強調的,歐元區(qū)本身可能無法從“失去的十年“中“全身而退“: 歐洲正在面對的問題,除非出現(xiàn)更為重大的改變,不然將會導致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國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生存下去。日本就在嘗試擺脫持續(xù)25年的經濟增長停滯,而歐洲正在步入相同的境地。歐盟不是一個國家。歐盟是一個不完整的國家集團,其不可能經受住25年的經濟停滯。 如下圖所示,當前的歐洲和90年代的日本一樣,都出現(xiàn)了通脹不斷下滑的跡象。步入“失去的十年”的可能性,可能正是歐洲央行[微博]急于增加寬松的原因,特別是連貨幣政策立場一直都極為鷹派的德國央行官員都對QE敞開了大門。 然而最近瑞銀的報告指出,其實當前歐洲和90年代日本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不難看出,日本和歐元區(qū)都出現(xiàn)了類似的投資下滑,然而日本一直在通過強力的財政刺激計劃填補私營部門需求的不足,這導致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前,日本的私營部門消費仍能繼續(xù)實現(xiàn)增長,同期投資也在大幅反彈。相比之下,當前的歐元區(qū)正在實施極為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財政緊縮對經濟的拖累預期短期內難以扭轉。 看起來,日本通過強力的財政刺激令經濟實施了更為強勁的短期反彈,但這種反彈明顯不是建立在經濟結構性調整基礎上的,最明顯的是,日本銀行當時并沒有及時清理壞賬,而是留下了大批的僵尸企業(yè),同時日本的勞動力市場和行業(yè)監(jiān)管制度直到今天仍十分僵化。如果德國央行的觀點是正確的——大規(guī)模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只會令政府怠慢急需的結構性改革,那么經歷過痛苦的歐債危機的歐元區(qū),可能已經為健康的經濟反彈留下了一絲生機。 瑞銀指出另一個重要的差異是,至少直到90年代中期,日本的貨幣傳導渠道才開始破裂。而在歐洲,貨幣傳導渠道起碼在2008年起就已經陷入困境了,這使得歐洲央行難以影響邊緣國家的借貸利率,直到2012年中歐洲央行推出OMT購債計劃,歐元區(qū)各國國債收益率才再一次開始收斂。 如果說日本內部的團結是日本能挺過“失去的十年”的關鍵優(yōu)勢,那么歐元區(qū)內部的意見分歧,也可能是歐元區(qū)能成功逃出“失去的十年”的最大優(yōu)勢,因為日本民族強調“和”的文化,掩蓋了經濟上很多結構性問題,扼殺了有益的經濟危機的發(fā)生,令經濟結構無法在激烈的利益碰撞中得到有效的調整。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從人口結構上來說,歐洲比日本存在更強的經濟發(fā)展后勁,因為日本的人口老年化速度明顯更快。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