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姚堅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稱,中鋼協(xié)與FMG達成的談判結果充分反映了雙方意愿,也是探索鐵礦石價格談判新途徑的一個范例。這似乎已經獲得中國官方的認可,實際上這對于負責鐵礦石談判的中鋼協(xié)再重要不過。
對于一直被國內鋼企和民眾詬病為“喪失最好時機,毫無國際商業(yè)談判經驗”的中鋼協(xié)來說,這次爭取到更大的降幅,從降幅的純數(shù)字角度來看,為中鋼協(xié)爭取回來部分面子。
FMG首席執(zhí)行長安德魯·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昨日也對外表示,與中國鋼鐵企業(yè)達成的鐵礦石價格是公平合理的。
這似乎是達成了談判各方面都滿意的一個結果,好像所有參與者都是贏家。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掉的是,福雷斯特的聲明擲地有聲,“FMG不是任何人棋盤中的棋子。達成該交易的前提條件是FMG與在中國方面將完成一項55億-60億美元的融資交易!
盡管昨天中鋼協(xié)和FMG均未透露這筆融資的具體情況,但是“融資換價格”成為此次能夠獲得微薄降幅的最重大原因,而這是在商言商的結果。中間就是FMG第二大股東華菱在從中牽線搭橋。
這是一筆生意,一筆互相需要的生意,誰也離不開誰,這樣的交易可謂是雪中送炭,中方“缺面子”,FMG方“缺錢”。
我們不能夠簡單的論斷中方就一定在這筆各取所需的交易中就一定吃虧。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現(xiàn)在鐵礦石對于中國在未來相當?shù)臅r間仍然成為熱門資源型產品的預期下,中方必然會付出相對更多的代價獲得資源,這筆高達60億美元的融資交易可以放在這樣的背景下。
就這單交易來說,中方應該并未占得便宜。但是要肯定的是,在任何時候,控制更多的海外基礎資源都是必需的,只是現(xiàn)在付出的代價更大,不過這樣的工作任何時候都不晚。
或許不該過多的糾纏于這次交易本身,而是中方能夠借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一波三折的經驗局勢,積累更多的談判策略經驗,真正將中方的巨量需求變成談判籌碼。借機整肅整個鐵礦石進口秩序,真正實現(xiàn)有序進口,這才是更大的當務之急,也是治本的兩大重任之一。
昨日中鋼協(xié)常務副會長羅冰生也再次改口風,“將按這個(35.02%降幅)價格與其他三大礦山談。”不過這種提議并不太可能受到三大的認可,畢竟目前鐵礦石現(xiàn)貨市場價格已經比當時的長協(xié)到岸價格高出25美元/噸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