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金網--24小時黃金價格實時走勢-紙黃金,黃金T+D,黃金期貨 設為首頁 加到桌面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首 頁 | 黃金K線 黃金期貨 在線開戶 網銀登陸 | 黃金T+D價格 手機黃金報價 行情中心
黃金投資 | 經濟數據 黃金日線 美股行情 ETF持倉量 | 紙鉑金 紙鈀金 黃金價格
新手教程 | 黃金T+D T+D開戶 黃金指數 黃金百科 | 石油價格 美元指數 白銀價格
  位置: 中國紙金網 >> 黃金投資學院 >> 正文

全球經濟十大趨勢預測

來源:天天黃金  發(fā)布:中國紙金網  2015-4-21  分享到:

  [當前,各國政府出于控制經濟風險繼續(xù)上升而著手降低杠桿。許多國家必然要經歷財政緊縮的過程,將公共債務降低到可持續(xù)水平]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6年多時間,全球經濟正在步入曲折性與脆弱性并舉的復蘇軌道。從未來5~1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趨勢來看,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日益上升,將出現諸多新的結構性變化和革命性變化。筆者試作一預測。
  
  趨勢一:全球經濟仍難完全走出危機陰影,已由全球金融危機前的快速發(fā)展期進入深度結構調整期。
  
  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低于預期,產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國家仍在消化包括高負債、高失業(yè)率在內的金融危機的后續(xù)影響。同時,由于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導致全球經濟潛在增速下降,投資率下降及實際利率下降,大多數經濟體仍需將“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
  
  全球貿易增長則更為緩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發(fā)布的全球貿易增長最新預測,2014年和2015年全球貿易額增長預期分別下調為3.1%和4%,遠遠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前10年平均貿易年增長率6.7%的水平。近期,IMF將2015~2016年的全球增長率預期分別下調為3.5%和3.7%,這預示著未來全球經濟復蘇與增長之路變得十分漫長和艱難,全球將面臨一個增長中樞下移的過程,并進入低于趨勢增長率的經濟“新常態(tài)”。
  
  趨勢二:目前全球實際利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但未來全球廉價資本融資時代可能趨于結束。
  
  目前全球利率仍處于低位,美國等發(fā)達經濟體經濟依然疲軟,高負債居民信貸需求低迷,央行[微博]普遍執(zhí)行刺激性貨幣政策。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考察了主要工業(yè)國實際利率水平趨勢,得到類似結論。通過對19個發(fā)達經濟體自1985年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以GDP規(guī)模加權平均可以看到,在過去30年里,世界實際利率水平由1986年的峰值5%下降到金融危機前的2%,2012年進一步下降到接近0的水平。
  
  然而,廉價資本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事實上,一直以來,新興經濟體的“儲蓄過剩”不僅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的融資資源,也大大壓低了美國的長期利率水平。但現在這種格局正在發(fā)生改變:以往經濟全球化中的過度消費、過度借貸、過度福利、過度出口的失衡關系正在被打破:一方面,受消費需求收縮,信貸規(guī)模萎縮、債務重組以及“再工業(yè)化”的推動,發(fā)達經濟體貿易赤字有望減少,與此同時,外部需求疲軟,貿易匯率風險、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降低了新興經濟體的貿易盈余水平,全球貿易收支開始趨于平衡;另一方面,投資回報率、儲蓄-投資組合、風險偏好水平等因素的趨勢性改變,也將影響全球資金流向,特別是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進程,這種局面將推動全球長期實際利率上升。
  
  趨勢三:主要國家主權債務壓力較大,“去杠桿化、去債務化、去福利化”進程還要持續(xù)數年。
  
  全球債務水平處于持續(xù)上升之中。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2007年中、金融危機前全球債務總規(guī)模僅為70萬億美元;但截至2013年底,這一規(guī)模已攀升至100萬億美元,漲幅逾42%,全球債務負擔占國民收入比例升至212%,其中政府及其相關平臺已成最大債券發(fā)行者。
  
  同時,截至2013年6月,公共債務有價債券所占份額增至43萬億美元,相較2007年同期增長80%。除發(fā)達經濟體之外,新興市場在金融危機后通過各種刺激政策推動經濟,信貸的大幅投放帶動了投資增速,相伴隨的是私人部門債務大幅增加。以中國為例,中國廣義信貸增速在2009年一度達到35%,而廣義信貸與GDP比值由2008年不到130%上升至2010年末的170%,目前已接近200%。
  
  當前,各國政府出于控制經濟風險繼續(xù)上升而著手降低杠桿。許多國家必然要經歷財政緊縮的過程,將公共債務降低到可持續(xù)水平,公司和家庭部門必須提高儲蓄、降低負債,修補資產負債表,這個過程仍將持續(xù)數年,這些均將對經濟增長動力形成負面影響,抑制總需求的增加。
  
  趨勢四:美國從寬松周期轉向緊縮周期,恐引發(fā)全球金融格局大分化和主權貨幣洗牌。
  
  美元主導全球經濟金融周期,美元周期的轉變是認識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前提。美聯儲退出QE,這是美聯儲從過去10年的量化寬松周期開始轉向緊縮周期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美元、美債再次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和“安全資產”,特別是如果參考美國貨幣政策周期與美元周期的關系,美元強勢周期可能會持續(xù)4~5年,美元在相當長時期內還是全球追逐的安全資產,這將增強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的溢出風險。
  
  當前新興經濟體企業(yè)外債高達2.6萬億美元,其中3/4以美元計價。2014年年中,跨國銀行向新興經濟體發(fā)放的跨境貸款高達3.1萬億美元,其中主要是美元貸款。目前,美聯儲結束量寬和美元升值已使新興經濟體企業(yè)償還美元債務的成本開始走高,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風險上升,并可能傳導至本國經濟金融體系。此外,美元升值也將導致其他非美系貨幣、新興經濟體貨幣出現一輪貶值潮,未來幾年全球主權貨幣將面臨新一輪洗牌過程。
  
  趨勢五:大宗商品繁榮周期結束,全球價格總水平趨于下降,面臨通縮壓力。
  
  根據IMF的評估數據,在1990~2013年間,全球通脹率平均為11%,其中低通脹率的發(fā)達經濟體在1990~2013年間的年均通脹率為2.3%。而根據2014年11月最新數據,美國CPI和PPI分別同比增長1.3%和1.0%,兩項指標均已連續(xù)6個月下降;歐元區(qū)更不樂觀,分別為0.3%和-1.3%,PPI已連續(xù)17個月負增長;中國CPI和PPI分別為1.44%和-2.77%,PPI已連續(xù)33個月負增長,出現工業(yè)通縮的風險概率大大上升。目前來看,全球多家國際機構已發(fā)布警告,IMF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此視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大威脅。在全球總體流動性較充裕、多國繼續(xù)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大背景下,全球通縮風險卻持續(xù)增強,這背后既包括世界經濟增長遲緩、總需求不足等原因,更凸顯出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
  
  1.大宗商品繁榮周期趨于結束引發(fā)價格危機。
  
  2.全球需求結構變化導致供需出現缺口。
  
  3.強勢美元回歸引發(fā)全球“輸入型通縮”壓力。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美國以外地區(qū)以美元計價的非金融企業(yè)債務超過了9萬億美元。與通脹相比,通縮同樣會給全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4.全球主要經濟體處于勞動人口周期變化的拐點。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2015~2018年全球層面通脹率仍將維持在低位,全球平均通脹率約為3.0%~3.5%,發(fā)達經濟體因需求不足而導致其主要通脹率仍低于2%的長期目標,其未來五年的通脹預期也只是逐漸接近2%。
  
  趨勢六:國際貿易“規(guī)則之爭”已超越“市場之爭”,成為新一輪全球化博弈角力點。
  
  全球貿易投資結構正處于調整時期。新一代國際貿易規(guī)則演進趨勢將是以區(qū)域貿易規(guī)則創(chuàng)建為基礎,輔以規(guī)范某一領域的諸邊貿易規(guī)則的發(fā)展,通過貨物貿易、投資、服務貿易規(guī)則的融合,逐漸形成新的多邊貿易規(guī)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會更加激烈和隱蔽,從自由貿易轉向規(guī)則貿易。
  
  一是區(qū)域自貿協(xié)定競爭趨于激烈。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通過主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議(TTIP)、諸(多)邊服務業(yè)協(xié)議(TISA)等貿易投資協(xié)定談判,力圖推行代表發(fā)達國家利益的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規(guī)則。未來“規(guī)則之爭”已經超越了“市場之爭”,成為新一輪全球化博弈的角力點。
  
  二是貿易與投資日趨融合發(fā)展。新規(guī)則體系強調貨物貿易、投資和服務規(guī)則的整合。在投資領域,強化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在服務貿易領域,采用負面清單方式,建立全面的、高標準的服務貿易自由化。
  
  三是服務貿易成為國際貿易主流。全球服務的可貿易化已開始改變整個貿易的深層結構。當前,國際服務貿易日趨知識化、技術化和資本化,世界服務貿易的部門結構已從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tǒng)服務行業(yè)(如旅游、銷售服務等)為主逐步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的服務行業(yè)(如運輸、電訊、金融等)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yè)(如專業(yè)服務、計算機軟件、數據處理等)為主。如美國希望未來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面的、高標準的服務貿易自由化,推動金融服務自由化及電信自由化,包括電子商務,促進軟件、影音光盤等數字產品的貿易自由化。
  
  趨勢七:全球跨境投資總體趨緩,中國“走出去”步伐加快將成全球主要資本輸出國。
  
  根據IMF2013年的統(tǒng)計預測,2013~2018全球經濟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18%,比2007~2012年增加1.88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下,全球FDI流量有望在2014年和2015年進一步上升至1.6萬億美元和1.8萬億美元。
  
  鑒于主要經濟體增長的不均衡性、脆弱性、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及其他一些大國貨幣政策分化,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影響全球FDI的流向。2013年年底公布的跨境并購及綠地投資項目均表明,總體而言,全球FDI短期內不會出現強勁增長。但中國是一個特例,未來幾年中國面臨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新階段,通過深化“一帶一路”戰(zhàn)略帶動資源配置的全球化拓展。同時,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雙邊或區(qū)域投資協(xié)定,拓展中國海外經濟利益。目前“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對外投資的比重只有13%,據測算,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未來十年總投資規(guī)模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未來25年內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占對外投資比重達70%。
  
  趨勢八:再工業(yè)化與新技術革命步入孕育期,將導致全球產業(yè)格局重組和重構。
  
  未來十年以美歐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正在啟動“再工業(yè)化”周期,“再工業(yè)化”的本質是產業(yè)升級和“歸核化”(即向設計、研發(fā)、標準等價值鏈高端抬升)。
  
  一方面,寬帶、智能網絡將繼續(xù)快速發(fā)展,超級計算、虛擬現實、網絡制造、網絡增值服務等產業(yè)快速興起。另一方面,集成電路將逐步進入“后摩爾時代”,計算機將逐步進入“后PC時代”;“Wintel”(Windows+Intel)平臺正在瓦解,多開放平臺將會形成,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興起也是信息技術應用模式的一場變革。
  
  受此影響,“工業(yè)4.0”和產業(yè)物聯網將對全球產業(yè)格局產生重大顛覆性重構。此外,當前全球制造業(yè)出現“制造業(yè)服務化”新趨向。在全球500強企業(yè)所涉及的51個行業(yè)中,有28個屬于服務業(yè);500強企業(yè)有56%在從事服務業(yè),而且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的現象,服務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務業(yè)占整個服務業(yè)比重的70%(見表1)。國際制造業(yè)跨國巨頭都在推進制造服務化轉型,這意味著制造業(yè)服務化時代正在到來。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基于產業(yè)物聯網和基于大數據的工業(yè)4.0將對全球就業(yè)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智能制造的興起、機器效率的提高會使得人的簡單勞動面臨“失業(yè)”的危險。不單只是簡單的體力勞動的失業(yè),甚至還有可能是技能性崗位的失業(yè)。
  
  趨勢九:全球資源能源面臨新供給沖擊,初級礦產資源/基礎大宗商品需求將趨下降。
  
  全球資源能源領域的長期傳統(tǒng)格局正在發(fā)生重大改變,并出現三大新趨勢:需求增長的趨勢性放緩、新供給的結構性變化,以及消費增長重心轉移。
  
  1.結構因素持續(xù)影響全球資源能源需求變化。發(fā)達國家消費萎縮、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會改變,對資源能源的需求量和人均消耗量將趨勢性下降。2014年1月中旬,BP公司發(fā)布了《2035世界能源展望》!墩雇奉A計,從2012~2035年,全球能源消費將增長41%,年均增長1.5%。增速將從2005~2015年的2.2%降至2015~2025年的1.7%,再之后十年降至僅有1.1%。
  
  2.全球資源能源格局面臨“新供給沖擊”。能源效率的提高、頁巖氣革命、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開發(fā)以及環(huán)境標準的提升,將大大改變全球資源能源的供給結構。全球產業(yè)結構趨向低碳化,以新能源、環(huán)保、高附加值制造業(yè)、生產服務性制造業(yè),以及能夠提高能源效率的高技術產業(yè)為代表的低碳經濟,將成為新一輪產業(yè)結構調整的主要推動力,初級礦產資源、基礎大宗商品以及化石能源需求會趨于減少。
  
  3.資源能源消費重心“由西向東”轉移。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重心“由西向東”轉移,全球資源能源消費重心也隨之轉移。以能源需求為例,根據BP《EnergyOutlook2030》預測,未來20年發(fā)展中國家將以更加迅猛的勢頭加速發(fā)展,2030年發(fā)展中國家人口、GDP總量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占全球的份額將分別達到87%、60%和70%,屆時全球人口增長總量的95%、GDP增量的70%、能源消費總量的93%將來自于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以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發(fā)展大國對全球經濟和能源消費增長將起到顯著推動作用。
  
  趨勢十:未來全球財富繼續(xù)增長,但需高度警惕全球財富分配失衡加劇風險。
  
  根據瑞信發(fā)布的《全球財富報告2013》,當前,美國、中國和德國是全球財富的三大增長來源。全球財富未來五年預計將上升39%,到2018年達334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6.7%。預測期內全球財富將增長93萬億美元,其中新興市場占29%,中國占近50%。報告也預測,2000年以來,中國國民財富每年都增長13.3%,并有可能在未來五年依然以10.1%的幅度快速增長。未來五年,中國人均財富將從現在的1.21萬美元提升至3.44萬美元,幾乎是原來的三倍,這意味著到2018年,將有超過211萬中國人擁有百萬美元財產,達到美國上世紀90年代水平。
  
  然而,未來十年全球仍需高度警惕由于社會分配不公、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失衡,以及新技術,貨幣超發(fā)、貶值所致的貧富差距惡化風險。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分享到: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中國未來幾月貨幣政策有望續(xù)松 年內...
熱點資訊
焦點分析
  • 黃金避險需求減弱 金價面臨較大回調壓力...
  • 金銀延續(xù)跌勢或反彈關注今晚非農
  • 金價在避險與通脹博弈中上行
  • 現貨需求輕微抬頭 黃金連續(xù)三日上揚
  • 現貨黃金收盤:市場情緒趨于謹慎,現貨黃...
  • 歐債惡化催生避險情結,黃金價格大幅反...
  • 金羅斯:金價下跌將推動行業(yè)整合 繼續(xù)增...
  • 國際金價急跌未來走勢盯緊油價
  • 黃金:投資組合中的必備資產
  • 黃金白銀多空相抵 關注聯儲紀要
  • 標普揭破美國陽謀
  • 美元-"悲慘的十年"
  • 中美對話關乎美元前景 金價多空斗爭膠著...
  • 以退為進莫追窮寇
  • 誰能主導近期黃金價格
  • “黑色血液”掐住了人類命門
  • 黃金驚現最大單日漲幅 牛熊紛爭異常激烈...
  • 雷曼兄弟破產影響金價幾何
  • 避險資金涌入 國際金價飆升
  • 美聯儲不是私有機構
  •   相關報道
    IMF改革受阻凸顯國際金融體系弊端
    市場下一步怎么走?—美金和黑金
    中國未來幾月貨幣政策有望續(xù)松 年內或...
    中國央行降準 澳新稱將助力火熱股市
    驚魂48小時,央行與證監(jiān)會的對決
    世界黃金協(xié)會:未來4年中國黃金需求料...
    銀行:低流動性嚴重威脅外匯市場穩(wěn)定...
    中國經濟放緩前進腳步 白銀需求減弱...
    高盛模型告訴你 為什么美聯儲會推遲升...
    美就業(yè)市場潛在走勢強勁 黃金原油何以...
    印度上調黃金進口關稅基準價 但下調白...
    高盛:下調2015年多數貴金屬及基本金...
    黃金依然是世界第三大貨幣
    美國財長:強勢美元帶來的陣痛有藥可...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關于本站  | 版權申明  | 戰(zhàn)略合作  | 友情鏈接  |   |   
    真誠歡迎各媒體、機構、專家和網友與我們聯系合作!  歡迎批評指正 服務郵箱:webmaster@zhijinwang.com
    特此聲明: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贊助商的言論與行為均與中國紙金網無關 粵ICP備08028906號
    © CopyRight 2002-2015, ZHIJINW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