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正確與否,人們普遍認為黃金是一種對沖通脹的工具——一項保證購買力的可*手段。不過,黃金也許不是最佳的選擇。一些投資者沒有考慮到黃金的波動性,以及持有它的機會成本,而另一部分人未能預估到對黃金的儲備需求以及其它一些持有黃金的邏輯上的復雜性。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人士認為,在避險作用上,美國國債比黃金更勝一籌。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兩種資產(chǎn)都有其各自的優(yōu)缺點。 穩(wěn)扎穩(wěn)打VS黃金熱潮 正如其他投資一樣,黃金價格也容易出現(xiàn)波動。投資者也許得等上很長時間才能獲取利潤,此外,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投資者選擇在金價接近頂峰時入場,這時金價上行空間有限,而且更有可能出現(xiàn)下滑。相比之下,走勢緩慢而穩(wěn)定的國債不太容易讓投資者的心情跌宕起伏,但收入?yún)s有保障。如果持有黃金的時間比國債更長的話,所造成的機會成本可以給人帶來更多不快,因為這會犧牲復利。 美債的魅力 相比黃金,購買美債最大的魅力在于后者可以鎖住一定回報。那些有先見之明的投資者認為,在1982年購買1萬美元30年期美債,等同于將4萬美收入囊中,當時債券到期固定票面利率達10.45%。當然,兩位數(shù)百分比的票面利率已遠去,比如,2014年1月拍賣的一輪30年期美國國債的票面利率僅為3%。即便如此,債券依然是包含了規(guī)避風險這一關鍵因素的資產(chǎn)。 黃金ETF是選項之一 考慮到收入水平,投資美債通常會在稅金方面更為有利。但黃金投資者可能會通過投資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來拉平兩者資本利得稅方面的差距。在ETF框架內(nèi),投資者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參與:首先是黃金礦企ETF,這吸引了那些對實物金不感興趣的投資者;其次是黃金ETF期貨,這些基金持有合約組合及現(xiàn)金,它們可以創(chuàng)造利息收入來抵消費用;第三是行業(yè)ETF,這類ETF或許可以更緊密地追蹤金塊的去向,但其缺點在于稅率更高。 恰當配比才是王道 要想知道何時退出黃金市場是件讓人頭疼的事。由于央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比如美聯(lián)儲的量化寬松),作為對沖通脹(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工具,黃金價格在過去十年節(jié)節(jié)攀升至新高,這種情況下金價隨時可能會出現(xiàn)進一步的上漲或下跌,沒有人可以預言黃金未來的走勢。另一方面,美債把投機排除在外。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冷靜地考慮一下其投資組合中的黃金和美債,根據(jù)當前環(huán)境配置出一個最優(yōu)組合。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